◎ 日本語  ◎ English  ◎ 繁体中文

无线城市:传统运营商的终结者?

免费或少量收费成为无线城市主流的商业模式,传统运营商如果不积极参与并引导,后果十分严重。

面对全球无线城市热潮,中国的几大运营商并没有太多热情,因为行业重组3G牌照是他们目前更加关心的问题。可3G狂热的背后依然不乏冷静的声音,有观点甚至认为无线城市将成为传统电信运营商的终结者?这是危言耸听,还是忠言逆耳?

无线城市的冲动、挫折与憧憬

阿姆斯特丹成为无线热点城市、巴黎推出“无线上网自由行”、麦当劳为英国餐馆推免费WiFi、美航拟推WiFi服务实现高空无线上网、莫斯科建设无线城市网、苹果星巴克推WiFi音乐服务、香港350个场地免费无线上网,以上这些标题都和最近一个炙热的话题“无线城市”有关。

被定义为“第五公共事业”的“无线城市”,自2004年美国费城提出发展计划以来,全球在建和规划中的无线城市已经超过1000个,其中包括华盛顿、纽约、旧金山、洛杉矶、芝加哥、伦敦、巴黎、汉堡、阿姆斯特丹、安大略、亚帕斯、惠灵顿、耶路撒冷等世界著名城市。而新加坡更是将无线城市的目标扩大至无线国家,计划到2015年前打造一个覆盖全国的无线宽带网络

无线城市的热潮很大程度上缘于政府的推动。某种意义上,无线城市的营造正成为全球城市之间竞争的基础要件之一,成为了证明一个城市信息化水平的“名片”。WiFi联盟的KarenHanley女士甚至认为:“在美国如果一个市长想要竞选下一届市长的话,若没有很好的WiFi战略,他是不可能当选的。”

然而,无线城市的发展道路并非一马平川。在美国,《WiFiNetworkingNews》格伦·弗莱什曼(GlennFleishman)认为:“由于组网难度太高,这些大城市的WiFi项目看来注定要失败。”而负责加州高科技走廊40个市镇的硅谷WiFi网络负责人拉塞尔·汉科克(RussellHancock)同样也表示:“鉴于WiFi高速无线网络的组网成本和技术难度过高,目前美国各城市的WiFi工程进展都不太顺利。”此外,辛辛那提市暂停了WiFi组网计划,AT&T宣布放弃WiFi计划,圣路易斯市正对街灯不照明时如何给WiFi传送器充电事宜加以评估。

一方面,免费的无线城市计划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尚未解决高额的建设及维护费用由谁支付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企业投资的收费网络,又遭遇了用户需求被抑制、网络得不到充分利用的烦恼。其他诸如应用终端、承载业务、技术成熟度等问题并不难解决,制约无线城市发展的最重要障碍依然是运营模式的困惑,即由谁出钱搭建网络以及由谁来出钱维护网络。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正如WiFi联盟KarenHanley女士的“市长竞争战略”所表明的,无线城市的部署将使城市建设更有前瞻性,同时还能提高城市的效率,为市民提供更多接入互联网的机会。这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政绩工程”,确实能提高城市的信息化水平,从而增强城市竞争力。

失去产业链主导权的威胁

面对全球范围内“无线城市”热潮,国内的电信运营商们却显得犹豫不决。虽然WiFi、WiMAXWLANMcWiLL等各种无线宽带技术都已经在国内试水,但几大运营商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3G上,而业内盛传的“五并三”电信重组方案更是让固网运营商充满了对全业务运营的美好憧憬。

尽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用户增长数据描绘出了国内移动通信持续发展的好前景,但无线城市依然有可能成为运营商的终结者。因为“免费”是目前无线城市运营模式的主要特点,不论新加坡还是加拿大、美国和欧洲,免费或象征性的少量收费成为了无线城市主流的商业模式。

目前,我国北京、上海、天津、武汉、杭州、深圳等城市已确立无线城市计划,并先后付诸实施。鉴于中国政府在国民经济中的强势地位,如果真把“无线城市+网络电话”变作政府的“第五公共事业”免费提供服务,那运营商的生存空间就小多了。另外作为非传统电信运营商的国际巨头们,也纷纷开始染指无线城市这块“奶酪”,如湖北省人民政府就与韩国三星电子签署了“无线宽带产业发展框架合作协议”,并与英特尔公司签署“共同推进新一代宽带无线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大有取代几大运营商来主导无线城市产业链的架势。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无线互联网正面临产业链调整的关键时刻。用户对移动信息交换的需求引发了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无线传输速率的提高和产品的推陈出新又进一步提升了客户的需求期望,从而吸引了大量的新服务提供商,诸如Google和Yahoo等企业从互联网经营向电信经营渗透,造成整个无线互联网产业链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传统电信运营商依然麻木不仁,就有可能被淘汰,拱手让出产业链主导权给政府或其他新的服务提供商,就好比汽车火车企业对马车企业的替代。

国内运营商何去何从

首先,对于无线城市的发展,国内运营商要积极主动地因势利导。对运营商威胁最大的商业模式是免费模式,如巴黎计划到2008年建立400个免费的WiFi无线互联网接入“热点”,这些免费的热点分布在巴黎市内的公园、图书馆和公共场所,免费网络将由私营公司建设,传统运营商被完全踢开。另外一种免费和收费混合的模式有很多值得国内运营商借鉴的地方:美国Earthlink建设的WiFi网络,一些低收入家庭可以获得免费接入,而高带宽接入将收费;加拿大的一些无线城市承建商提供免费的WiFi接入,而通过内容广告来获得收入。

既然无线城市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那么国内运营商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商业模式尽量向收费的方向引导,而不是坐以待毙让政府或其他新兴服务提供商主导运营模式。事实上,一些老牌的电信运营商,如AT&T和BT等,已经由开始时的极力抵制、阻挠转为积极参与,因为他们已经认识到了不变则亡的事实。

其次,国内运营商应该把无线城市的发展作为业务转型的推进器,抛弃继续靠网络运营收费的幻想,积极投身到无线互联网的业务运营中去,把网络当作业务承载平台和支撑手段。幸运的是,无线互联网的前景十分广阔,有研究机构预测,到2010年,全球与互联网相连的将有超过10亿部笔记本电脑、PDA、智能手机传感器等,为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而企业无线应用的市场潜力更是巨大。调查发现,在西欧的移动用户中仅有20%为企业客户,但其带来的收入却占移动业务提供商整体收入的50%以上。而且企业增值服务上的收入仅占运营商ARPU的3%,企业增值服务产生的数据流量仅占总流量的20%,这表明企业增值业务市场还具有庞大的增长潜力。

综上所述,无线城市的发展潮流不仅把政府推上了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地位,更催生了一批新兴运营商,吸引了一批信息产业界巨头,形成了无线互联网新的产业链结构。为了生存和发展,国内的电信运营商必须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出击因势利导并加快自身转型,从而获得由应用平台提供商、应用开发商、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终端供应商、顾客等环节组成的无线宽带产业链的主导权。

| 发布时间:2010.01.15    来源:    查看次数:2726
业务咨询业务咨询
山西通信建设信息网     中国卫通     中国铁通     台湾中华电信     台湾远传电信     台湾大哥大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     中国电信     山西省通信管理局     
备案:晋ICP备09009554号   ©  2005-2025   南和伟业电子科技集团